为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特殊食品虚假宣传的辨识能力,开平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工作部署,加大宣传力度,突出问题整治,扎实推进特殊食品科普宣传工作。据统计,今年来已举办各类宣传活动162场,张贴海报575张,发放宣传资料4036份,播放宣传视频700次,公众参与约4012人,现场解答公众咨询815次,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突出宣检结合,促进科普宣传常态化。结合飞行检查,在检查中以实物向商家和消费者说明什么是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的区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明“蓝帽子”保健食品的标签标识。结合社区宣传栏,向社区群众宣传保健食品和一般食品的功能区别和区分方式,宣传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引导群众养成健康合理的特殊食品消费习惯。
二是突出宣传范围,争取科普宣传全覆盖。以开展保健食品“微课堂”、播放知识讲座视频等讲述舌尖上的安全故事为抓手,深入学校、社区、机关、企业、乡村,开展特殊食品科普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册,开展宣传讲座,进行互动问答等形式,深入宣传防范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的基本知识,揭示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的常用伎俩,提醒群众不要盲目参加和相信任何宣称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宣讲活动,谨防以产品销售为目的保健食品知识讲座,避免上当受骗,造成身体和财产上伤害与损失。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加强源头整治助力科普宣传。结合“倍氨敏”“舒儿呔”等固体饮料冒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等问题,对全市238家婴幼儿乳粉经营单位进行地毯式检查,特别是对商场超市、批发市场、母婴店、药房等场所进行重点排查。在排查中,督促食品经营者设立特殊食品销售专区,张贴警示标语,要求食品经营者在销售特殊食品时,不得对固体饮料等普通食品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从销售源头,做好特殊食品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