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至深!开平侨批(银信)专题展明日开展,只等你来
开平银信从历史长河中走来,
浸透着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
饱蘸他们深沉的家国情怀,
一封封银信,
细细读来,感人至深。
为进一步传承和传播侨批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观众感受侨乡游子的奋斗精神、家国情怀以及诚信品质,开平市在市博物馆举办一纸情长——开平侨批(银信)专题展。展览将于明日(11月11日)开展,持续到12月26日。
此次展览分为华侨与银信、递送渠道、联系纽带、保护活化四大部分内容,向观众展示了银信的产生来由、递送方式、内容和活化创新。其中,“联系纽带”部分展示了大量当年开平侨胞与家乡亲友互通的银信,按照银信内容分为了“生活开支,置办大事”“维系亲情,传承家风”“传递信息,了解时势”“建设家园,圆梦故土”“兴办实业,造福桑梓”“支持革命,保家卫国”6个小部分,见证了老一辈侨胞的艰苦奋斗和家国情怀。
一起跟着小编抢先看
这些饱含深情的银信
细数侨批里的故事,不仅有孩子问候年迈双亲、夫妻双方互诉衷肠、父亲为新生儿取名的莼鲈之思,也有广大华侨兴办实业、发展教育、热情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桑梓之情,这是老一辈海外侨胞艰苦创业和家国情怀的历史见证,蕴含着他们对祖国、故里和亲人的深情,体现着他们对祖国和家庭的责任,寄托着他们对祖国和家乡变化的期盼。
小编节选了部分银信内容
想了解到更多详细内容
欢迎大家到开平市博物馆
参观感受~~
生活开支 置办大事
银信承载着华侨对家庭的责任,他们寄送银信的主要目的是为家庭传递生活费用和信息。除了衣食住行的日常费用开支之外,主要用于建房、买田、娶亲,这是开平华侨的三件大事。
“兹今由花咕信馆付上金器壹盒并找回银五元正。”
这是1906年,丽生从美国三藩市寄给方祺友的银信。
1944年的中国银行支票
1927年,方润文从美国寄给儿子方荣仰的银信。
信中讲到最近寄银回家的各项款额及使用。“现由电汇来银叁仟员料必收妥,现由广仰处付来银肆仟大员所以收用。”又提及寄回的金戒指、金耳环交由祖母应用。另有上月汇银叁佰元过南洋交振鹏女人做船脚及取子支用。
维系亲情 传承家风
开平银信中,经常出现孝老爱亲、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向上向善、守望相助等内容,并把家教提升到“国事”“天下事”的高度,彰显良好家风、文明社风以及爱国热情,反映了当时华侨注重良好的家教家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905年,方守铭从美国寄给侄子方润文的家书。
笔者感叹自己离上次回家已有一年时间,问候家中大小情况,并叮嘱侄儿“汝见字即速回家一转,然后返来大埠求才亦未迟。”百善教为先,信中承载着海外游子对家中长辈的牵挂与孝敬。
(右)民国方培焕从加拿大寄给洪家嫂和方桂美孙女的家书。
笔者在信中向家乡亲人提到,如果田土工作过于劳苦,可以请人代劳。另从村中兄弟信中得知关氏祖母十分薄待梁氏祖母,当作牛马对待。希望洪家嫂好好侍奉老娘,以免令人耻笑。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美德。
这次展出的银信里
还有一份别出心裁的心形情信
这是从塘口镇四九村潘惠清家找到
写于1931年的情信,共计5张,
每张都写成了爱你的形状❤
以“亲爱的琼”甜蜜开头
以“祝进步健康”的脉脉深情结尾
传递信息 了解时势
在一些银信中,除了传递家庭信息外,还可以知晓国内的时局、社会环境,甚至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从中可了解当时的经济社会状况。
(中)1928年,方广宽从美国寄给弟弟方广仁的家书。
信中讲到:“安良年会昨日散会,原本美司徒美堂得总长见字,知之本埠偏门日多,世情又淡,各馆门可罗雀。”
1908年,三庆社父兄寄给旅外兄弟的信件。
信中写道:“九月十六十七开平内地忽遇大风大雨,数日不止,至十八日,潦水涌出,水深二三丈,全县被淹塌屋四万余间,溺毙人命无数……”后文细述了三庆社的灾情,并提出应修筑塘外之基水利工程以防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倡议旅外兄弟捐款,鼎力协助家乡灾后重建。
(右)1940年,方瑶珍寄给母亲吴桂兰的家书,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物价暴涨。笔者在信中提到买了2905元虾米,又说:一斤甜竹705元,一把雨伞10905元。
建设家园 圆梦故土
由于时局的动荡与治安的不稳,为了保护家眷和财产安全,提供一个平安、舒适的家,以及根深蒂固的“落叶归根”“衣锦还乡”思乡情结,不少华侨纷纷回乡建设家园。从开平银信资料可知,开平侨汇数额巨大,是建设楼房资金的主要来源。华侨园林——立园、自力村碉楼群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左)1926年广任从香港寄给弟弟荣仰的家书。
信中细致地交代了买货的事情,包括门锁、螺丝、铁插、柚木板、线缆、元铁等。
(右)1926年方润文从美国寄给儿子方荣仰的家书。
信中讲明寄回的1050多元和10000元是建楼支用,并提到楼高需要五层方能合用。
兴办实业 造福桑梓
开平华侨素来爱国爱乡,并将造福桑梓列为夙愿。经过多年在外的艰苦打拼,部分华侨积累了一定的血汗资本,他们心系桑梓,积极参与家乡的社会变革、办学兴厂、修桥筑路、兴建医院、发展文化等,将大量资金汇回国内投资于各行各业,以服务家乡父老,促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左)1932年的合山筑桥临时收据,(右)广东开平合山筑桥会会员名册簿。
合山铁桥横跨百合镇齐塘河带村与蚬冈镇横排村(联登里)之间的潭江河岸。1930年,百合和蚬冈两地归侨、侨眷成立“广东开平合山筑桥会”,倡议募款建桥,以集股形式在美加等地发动捐款,每份5元,共32500份,筹集到16.25万元。1934年,建成通车。
支持革命 保家卫国
华侨爱家爱乡,同样赤忱爱国。从支持民主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的建立,华侨们都倾注了人力、物力,通过各种方式捐献资金,有些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间有倾家为革命的邓荫南,爱国旗帜、华侨楷模的司徒美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李雁南和劳培等开平华侨,他们义无反顾、竭尽全力地支持祖国的革命运动,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
1919年,纽约安良工商总会司徒美堂寄给张祝三的信件。
信中提到司徒美堂从出游美国的吴鼎新(吴在民)处得知,本邑人民遭贼匪搅扰,饱受无穷之苦。他提出一定要筹集保卫团以清匪风。他在美国四处劝捐,将款项付回家乡以济军需。还表达了回国开办电影公司以张国势、开国民知识的心愿。
抗日战争时期,寄给同学们的号召信。
信中号召大家:“我们的报国机会到来了”“现在的中国人要打定决心,负起时代的任务,日贼来一定要和他拼命,和他死过。”最后还说道:“大家是中国人,大家要负起中国人所要立即做的责任,以求最后胜利。”这封信是当时开平华侨参与抗日救亡活动的一个缩影。
1951年,方元亮寄给母亲的家书
抗美援朝时期,笔者方元亮是一位热血青年,他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帝主义的痛恨,说道:“我们应该要实际行动去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现在中国已有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各地学生也纷纷起来参加军。本学为着要响应这号召,实行不收美国之音,不买美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