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图书馆,开平数字文化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平支中心 - 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开平图书馆 > 本土文化 > 开平非物质文化遗产
楼冈网圩
发布日期:2020-12-24 16:53:14
来源: 本网
打印
【字体:

简介
农历八月十一日,是开平市极富地方特色的乡土风俗——楼冈网墟的墟市日。
        开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河网密布,水上人家众多,渔民众多。这一带被称为“疍家”的水上人家以捕鱼为生,过着独特的水上生活习俗。
        一年一度的楼冈网墟一直以来是全省最大型的网市,据说自明末起,每年农历八月十一日在长沙楼冈圩举办一年一度的网市交易,相沿至今,从未间断。          
        网市前夕,邻近县市如顺德、新会、高鹤、新兴、电白、恩平、台山、阳春、阳江等地的渔民或厂商把织造之网,陆续运到,以待发售。来自外县外省的客户亦结队而至,通宵露宿,拥挤达旦。网具摊档五光十色连绵不断,有大型的网罟缯,有小小的虾笼虾斗,简直成了网的世界。平常清静的小镇热闹非常,尤以上午9时至11时买卖达高峰期,拥挤的程度使人挪一步都感困难。采购者除了本地人之外,还有外县外省的。现在,生产厂家兴起送货上门业务,可把网市成交的货物送到各县各市各省。因而楼冈网市远近闻名。
        楼冈网墟为当地渔民,甚至临近县市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平台。在这里,既可以将自己辛勤织好的渔网或者其他工具进行销售,赚取钱财;又可以物色一张好的渔网,来帮助自己捉到更多的鱼,一举两得。
        虽然现在楼冈网墟呈现衰退的状态,但这种墟日早已超越了单纯集市的范畴,成为现今仍得以原汁原味保存下来的开平地方特色民风民俗之一。
        三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现代商务手段的日新月异,楼冈网墟这种民间自发的传统集市仍能穿透岁月长盛不衰,这本身就已经超越了经济的范畴而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这一盛会每年都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都前来观看。

 分布区域
“楼冈网墟”每年都在开平市长沙楼冈墟举办。

历史渊源
楼冈网墟,是我省目前最大的网墟。自明朝末年起,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一,在开平市长沙楼冈墟都举办网市交易,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由于所在地是楼冈的缘故,当地人称之为“楼冈网墟。”
     据《开平县志》记载:“是日,凡顺德、新会、新兴、恩平、台山各县渔民所织造之网,先期运至,以待发售。其邻县购网者亦结队齐到,初十夜旅客露宿,挤拥达旦,他市所未有。”
   网墟的来由,是源自开平的船民响应反清复明的起义。据《楼冈月刊》主编吴汝焕介绍,当时正值明末清初,各地农民为反清复明而起义。开平的船民黄三、温观彩等为了响应南海黄箫养起义,通过农历八月十一举办网市活动,以“神仙网”为号召,联系组织各地船民和起义军。虽然最后起义失败了,但楼冈网墟却保留了下来,一直延续至今,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神仙网”虽是神话传说,但却充满了人民当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传楼冈网墟始于明代末年,每逢农历八月十一,一定有一位神仙拿着一张渔网来到市场出售,谁能买到这张“神仙网”,不管在什么地方打鱼,都一定会获得丰收。因此,每年到了农历八月十一这一天,附近几个县甚至是广西、福建等外省的人都远道而来,在楼冈趁网墟,希望有幸能买到这张“神仙网”。  吴汝焕认为,传说终究是传说,楼冈网墟的兴起与繁荣应归功于楼冈便利的水上交通,在清朝初期,公路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更谈不上有汽车,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便是船。这就给楼冈网墟的延续提供一个天然的条件,而楼冈近海,水路交通非常便利,广州、江门或其他一些沿海地方都可以坐船来这里。
       据楼冈的老人说,以前每年农历八月十一,楼冈网市都特别热闹,这里分四列密密麻麻地摆设400多个摊档,这一天,顺德、新会、新兴、电白、鹤山、阳春、阳江、恩平、台山以及广西、福建等省的渔民所织造的渔网,一般会提前3天运到。其邻县购网者亦结队齐到,初十夜晚由于客栈住宿的旅客已满,有很多旅客只好露宿,挤拥在街头通宵达旦。因为网墟,楼冈的经济也随之发展,旅业、饮食业尤为发达。

基本内容
开平长沙楼冈墟,一个村委会级的农村小墟里,一条几百米的主街道,街道旁是两排小商店,卖的都是日常食品、用品。但每年农历八月十一日,走到主街道的另一头,约300米长的街道上人山人海,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渔具:渔网、罟、缯、虾笼、鳝笼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渔具。在目不暇给的渔具中,渔网最多,“气势”最盛,地上排成长龙,街边上还挂着一排排渔网,一片片银白色,非常好看。墟上卖网的、买网的,看热闹的,人头涌涌;叫卖声,讨价声,议论声,人声鼎沸。这就是广东省内最大的网墟,有的群众已经连续70多年来这个网墟“趁墟”(赶集)了。几十年前,楼冈网墟更加壮观,网市延绵1000多米,甚是壮观,甚至有的人几乎找不到地方摆卖。
   白发苍苍的陈老伯介绍说,自己今年已经80多岁了,他已经与这个网墟结缘70多年了。陈老伯儿时家里很穷,12岁辍学后就跟随父辈在江河上以打鱼为生,日晒雨淋的水上生活,使他尝透了艰辛。从那时起,每年的楼冈网墟,他就跟随父亲来到这里。可以说,网墟是他见识的最大的世界,这是一个渔网的世界、一个有来自四面八方渔民和商贩的盛会。那时,父亲把平时织的渔网卖出后,总会带他在集市的街头上买两碗上汤河粉,父子俩好好享受一下。  陈老伯回忆说,小时候,楼冈网墟非常热闹,很多时候卖网的几乎找不到地方摆卖,延绵1000多米的网市甚是壮观。70多年来,楼冈网市年年延续,如同一个古老而根深蒂固的传统节日。“可是,近几年,楼冈网市有‘退潮’的迹象,虽然还算不上衰落。那些时髦的年轻人,他们来网市只是凑热闹,有的来买渔网只是回去用来玩玩,并不是为打鱼。”陈老伯说,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开始脱离打鱼生活,加上现在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不愿意从事这行业,使得打鱼的人越来越少,从而也令楼冈网市的规模越来越小。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渔具:渔网、罟、缯、虾笼、鳝笼等等。

传承谱系
民间自发的传统集市。
 

版权所有 开平市图书馆 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2019904号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祥龙北路 邮政编码:529300 联系电话:(0750)2331006 电子邮件:kplib@163.com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