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已开发成为商住区的三埠祥龙洲,旧时是与赤坎地区的鸡啼洲相连的。现在的祥龙洲与鸡啼洲被一条阔十余丈的滘相隔开来,成为一个四面环水的美丽小岛。隔开两地的河滘,名叫“富彦滘”。相传,它有一段故事。
1646年(清顺治三年),明王朝尚未完全灭亡,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即立,称“南明”,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招兵买马。本县余守琚往肇庆依附,后桂五朱由榔兵败逃到广西南宁,余守琚随行,途中迷失道路,便脱离桂王,率其部众千余人返据开平,自称“征东将军”,与桂部将李定国(原张献忠部将)相呼应,对抗清兵。新宁(即台山)人余富彦聚焦反清志士依附余守琚,得到重用。1659年(顺治十六年)明桂王由云南奔缅甸,南明亡,余守琚降清,受封为“宣武将军”,余富彦也得授“巡河守备”之职,负责台开一带内河巡辑。
至1665年(康熙四年)11月,余富彦不甘作清朝鹰犬,举行起义,自树一帜,拥从踞园美村,截海税,与清兵作对,势力范围及平康、德行两都(即现在水口、长沙、塘口、赤坎等区)。开平知县高翼惊恐其势力越来越大,便请调阳江防兵进剿(当时开平防务由阳江协守负责),广东水师提督杨遇明、常进功双率水师进驻三埠,扼守长沙,封锁谭江出口。余富彦见上下堵截,前后夹攻,潭江长沙河面已被封锁,出海已无可能,这里又属平原,无险可地,且官兵数倍于已,硬碰要吃大亏。他观察地形后,率众星夜守鸡啼洲与祥龙洲之间挖凿浚通十余丈,使内河与外河相通,乘着水涨和黑夜率着众人乘船从内河逃出外河,溯江而上。时值北风大起,众人拼命划船,船行如飞。当清兵天明知悉后,组织追赶,余富彦已走至电白。后人把余富彦挖的滘叫做“富彦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