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的筹集,1923年,在锦湖信和村附近一个小山上建起一幢层混凝土的碉楼,取名为锦湖堡,楼上有探照灯、石头、石灰、碱水、水枪、火药枪等武器……
后来又成立团防队,队员在锦湖堡上看更,遇有土贼就打锣相告,组织群众抗贼。锦湖堡建成以后,对土贼有一定震慑作用,很少有贼来锦湖李氏一带抢掠。
1925年,在华侨和当地富裕人家的帮助下,又在大同横山村、联庆黄泥湖村、新民圩潭村分别建起了3幢4层高的三合土碉楼,分别取名为横山堡、天善堡、中和堡。楼上也有探照灯、石头、石灰、碱水、水枪、火药枪等武器装备,各堡也相应成立团防队,队员15至25人不等。4幢碉楼,4支团防队,其中锦湖堡最大,也是总堡。4幢碉楼合称锦湖四堡,由锦湖乡长统一领导,分别维持锦湖、大同、联庆、新民一带的治安工作,四堡既有分工也有联系,一堡有难,三堡支援。
四堡团防队在本地有点声望,一些热心华侨关心锦湖四堡,陆续捐赠手枪、火药枪、长枪、三步一响的五排炮、一连可以打10发子弹的"红毛十枪"等较为先进武器回来,不断壮大团防队。由于本地团防队员作战经验不够,便请来马冈上郭乡勇敢而有战斗经验的师傅当教练,负责训练团防队员和指挥防贼抗贼,各堡团防队员轮流值班,工资由团防队经费支出。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锦湖四堡团防队举行演习,以震慑土贼。自此,以后锦湖乡贼迹少见。治安有明显的好转,华侨也陆续寄钱增购枪支等防卫武器,团防队越来越强大。
1935年秋的一天,锦湖堡团防队联合横山堡、天善堡、中和堡3支团防队100多人,抬着土炮、扛着长枪,浩浩荡荡地进攻土贼常驻据点联庆周坑村,由于内贼把土炮的火眼塞住,发挥不了作用,双方火拼两个多小时,团防队击退了土贼,赶出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