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图书馆,开平数字文化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平支中心 - 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开平图书馆 > 地方文献 > 开平历史拾零
火龙游舞祝愿国泰民安
发布日期:2022-07-06 15:08:58
来源: 开平侨乡报
打印
【字体:

中秋佳节,在赤坎镇灵源头村委会大梧村,又开始密锣紧鼓地筹备起一年一度的舞火龙活动。

以舞火龙表达信仰

大梧村是开平关族始祖荣公的故村。在这里,每年的中秋节都有舞火龙的特殊习俗。舞火龙的习俗是随着当年荣公南迁从中原带来的风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他们以节、竹、绳等制作龙头、龙尾、龙身,以当地稻草捆扎成龙身,并加上灯饰作为装饰,将点亮的香插遍龙身成火球状,延续了华夏先民对龙的警崇。他们以舞火龙来表达自己的信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将对生活美好的愿望寄注于舞龙活动中,成为了大梧村代代相传的传统节目。

中秋节当天,穿着统一服装的村民,举着火龙身下的数十条竹把,在村巷中游舞,敲锣打鼓,烧放炮竹,龙拜设坛,由晚上8时至10时,设宴招待村民一起吃“龙饭”,热闹非凡。

大梧村的舞龙活动在本村举行,活动由八月十五的8时开始,10时结束,次日,八月十六日,村民们举行一次舞龙活动,在祈求美好生活的同时,大大增添了中秋节的热烈气氛,为歌颂和平盛世,社会和谐,振奋人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火龙以布、竹、绳等制作龙头、龙尾、龙身,以当地稻草捆扎成龙身,龙身下面装上竹把,并加上灯饰作为装饰,将点亮和香插遍龙身成火球状,全长30公尺,直径20厘米。其中,代表性传承人是关振生。

大梧村舞火龙活动属于农民艺术,是农民智慧与创意的结合,它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龙文化,同时又具有浓厚乡土色彩和地方特色。

舞火龙时,全村欢腾,气氛热烈,体现村民团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收信仰,更具备了喜庆、祥和、祝福、祝愿等方面的内涵。

文化历史悠久

赤坎大梧村舞龙活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可以向前追溯到源头——五千年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舞火龙是对中国人自强不息龙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它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舞火龙举办于中秋喜庆场合,张灯结彩,舞龙击鼓,祥和热烈,表达了侨乡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狮龙共舞亦鼓舞着人们要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共同奋斗。

保护岭南民族艺术精品

大梧火龙造型美观、色彩艳丽,具备了运动、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舞动的时候更是具有动态美,是独具特色的岭南民族艺术精品。

由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青壮年大部分到城市务工,使乡村舞火龙这项传统的节日活动缺乏人手,而难以继续支撑运作。同时,无数新潮的娱乐活动,吸引了大量的青年人,使不少的青年人对传统的舞草龙活动不感兴趣,造成了传承活动将难以为继,亟待拯救。

近年来,在市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舞火龙项目得以受到重视和保护。市文化和旅游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多次前往大梧村进行拍摄采访,收集资料,并将舞火龙及制作过程整理成文资料、音像资料存档。

为加强保护力度,开平市政府与文化和旅游部门采取了不少保护措施:成立“舞火龙”历史研究会,搜集历史资料,并访问舞火龙的传承人,记录舞火龙的历史沿革、制作人的传承谱系、制作火龙的过程等情况、整理成文;对符合相关条件的老师傅给予大师的称号,给予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对艺人的个人简历及其制作火龙的操作过程作文字和音像方面的记录,入档收存;对老艺人和传承人的各种权益给予保护;联合市教育局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舞火龙”,成立兴趣小区,请老师傅给学生讲课,派学生代表到火龙制作现场参观、学习;选出舞火龙代表发言人,负责接收媒体采访和相关会议的发言。

2011年,开平市开展舞火龙的竞赛,并评出优秀的草龙;组织诗词学会名家咏诗写联,增加节日气氛,再对诗联作品进行评选,奖励优秀作品的作者,沉淀舞火龙的文化历史内涵。开平市召开舞火龙活动培训班,由老师傅讲课传经,分小组进行学习和比赛,从而让更多青年少年了解舞火龙活动,使这项活动有更多的传人。


 

版权所有 开平市图书馆 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2019904号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祥龙北路 邮政编码:529300 联系电话:(0750)2331006 电子邮件:kplib@163.com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