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雁宾(1902-?),开平县塘口里讴龙安里人。生于华侨家庭,幼年赴美,其父栽培他入美国西点军校攻读。毕业后旋归故里,在安荣里群英高等小学教书一年,婚后才返美国。
1936年,他响应“航空救国”的号召,回国效劳,担任广东航空学校学生总队队长。抗战期间,在各地军事部门当谋士。1941年在广西桂林工作,那时兵荒马乱,乡人生活困难,周锦照在乡间举三位乡少年子侄托他安置学工,其中有的跟随他工作多年。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已稳操胜券,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会议,中国代表曾提出在战后要将香港归还中国。但英国首相丘吉尔当堂大发脾气,口含的雪茄烟也丢了,掉头不答;从他表现的态度,认为香港元仍属英国统治,无容置议。在场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见势不妙,怕发生争执,影响其他议程。便说这个问题以后再议,迫得提议人也讲过就算,不敢再争,不了了之。
1945年9月3日,日本宣布投降,它所占领的港九地方,仍旧奉还英国继续统治,占领的日军听候遣返。当时盟军总部决定由中国派新一军去接收,属张发奎领导,新一军进入港九不久,便调周雁宾为第二任接收香港专员。周雁宾在港做了接收专员,工作繁忙,责任艰巨,但没有发“接收财”。接收与遣返日军经过三四个月时间,英国便派一位新港督到来接管,新港督蒞任,投机吹捧者接踵而至。纷纷到码头迎接,当时周雁宾无须远迎,港督下榻后,迅即整肃衣冠,驱车登门择谒,礼节彬彬,态度谦逊,尊称周将军,请示移交问题。周雁宾落落大方,雍座接见,言谈举止,充分表现中国人的尊严,当日香港各报,公认得体。从此有的港人提起周雁宾的名字,便尊称周将军。周雁宾当时年仅40余岁,当正壮年有为。惟是他不属中央派系,自卸任后,未得委任相当的职位,他对时局又诸多不满,于是离开官场,在九龙元朗开办一个小规模的养鸡场。60年代,移居美国生活,现已病逝多年。
资料来源:开平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