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士秀(1901-1927)又名关雅秀,开平县百合区虾边村人,幼年丧父,家贫,由祖父关尚霖抚养成长。
1919年“五四运动”后,全国普遍开展新文化运动,开平县由于接受新文化影响较早,就在同年底由县开办一间简易师范学校,地址设在赤坎镇关鼎新祖祠堂,第一届办速成班,一年制毕业,毕业后分别派往各小学任教,以宣传新文化运动,关士秀当时19岁,考入简师速成班就读。在校期间。由于勤奋好学,成绩卓著。而且树立了民主革命思想,一年毕业后,由县府教育行政部门分派到三区锦湖乡横岗小任教师,在教学期间,士秀大力宣传新文化运动,向学生和校友宣传反帝爱国的民主主义思想,学生的思想觉悟普遍提高。其中有一名学后叫李俊洁。因勤学觉悟较快,士秀对他特意精心培养,除教给文化知识外。同时教他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本领,引导他正确树立民立革命思想,士秀在该校任教三年,由于爱生勤教,既教书、又教人,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建立了很高威信,家长们要求他继续任教下去。
1923年底,学校放寒假,当年简师旧同学朱灿三自广州来信。约士秀出广州叙会,士秀应约赴穗。此时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国民党发表改组宣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时在广州发展新党员,士秀就在这时由朱灿三介绍加入国民党,成为国民党改组后的新生力量,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结束后,委派关士秀回来开平县改组国民党县党部。当时士秀任县党部执行委员。就任不久,又把国民党进步人士关以文选为县党部的执委。大家协同开展民主革命运动,
1925年春,由于陈炯明叛变,广东革命政府在共产党人的推动和支特下,组织了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力的国民军。由周恩来同志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率军东征讨伐陈炯明,关士秀奉调跟随周恩来同志东征,于3月底占瓴潮州、汕头地区,很快打败了陈炯明的部队,五月回师广州,关士秀乃回开平党部工作。
关士秀是积极执行三大政策、支持工农运动的左派人士,他住在赤坎镇康乐书院,当时新成立的开平县总工会工人代表会的会址亦设在康乐书院,他经常和总工会委员长谢启荣研究工作,支持鼓励工会干部大胆迅猛地开展运动,对于农运,更是热情关怀,每逢星期日都回到虾边村与关以文、关仲等在适庐楼上研究农民运动的开展问题。1925年9月,开平县农协会在赤坎镇宣告成立,在成立大会上,关士秀代表县党部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亲自题写条幅祝贺县农会成立。内容是“全县农民联合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1926年国民党右派有所抬头,向工农运动发出进攻,当时商办的“开平明报”有一期刊登污蔑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和在社论中肆意诋毁农民运动是地痞运动。关士秀积极支持县总工会及县农会的正义要求,即由县党部下令停止“开平明报”的出版,并将明报主编简鹤侣解聘后驱逐出境,才准该报复版,这样就给地主豪绅阶级的反动宣传予以沉重的打击。
1927年4月15日,为了总结一年多来全县工农群众斗争胜利的成就和得高今后斗争的勇气。中共开平党支部领导组织工农群众在赤坎河南洲召开一次工农联欢万人大会,在大会上关士秀代表开平县党部作了长篇发言,总结了工农群众联合斗争的成果,号召工农加强团结,坚持孙中山先生制定的三大的政策,与国民党的“西山会议派”作坚决的斗争,他的讲话,使到会工农兄弟深受鼓舞,人人扬眉吐气。斗志昂扬,尽兴而散。
关士秀由于平日勤劳苦练,写得一手好字,笔锋潇洒,苍劲有力,开平每个工会和农会成立时,都请他题词勖勉,士秀亦乐意为工农运动效劳,写过很多条幅,送给工农团体,以资鼓励。正因此平日就引起国民党右派及地主豪绅对他的痛恨,把他看成眼中钉,肉中刺。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5日,广东张发奎步蒋介石后尘,在广州大量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白色恐怖,一时乌云翻滚,黑浪铺天盖地,凶讯传来。开平也不例外,当时开平县县长陈仲伟奉张发奎之命,以邀请士秀到长沙县府开会为名,逮捕了关士秀,送入狱中,过两三天,转解广州警备司令部监禁起来。当时士秀面不变色心不跳,泰然自若,在敌人狱中备受严刑拷打,经受严峻考验,对于开平的工农组织和干部名单,一点也不肯暴露,反动派对他没奈之何。
关士秀被捕的消息传回虾边村,关以文知道后,立即将县农会的文件、印章、武器等分散掩藏,并转知所有农委隐蔽转移。当时关士秀家中仅有老母亲一人,无能为力,于是由其叔父关瑞勋卖了一些祖田,筹一点钱,偕同关哨云(叔伯兄弟)出广州,找同村熟人进行保释,但当时找到在军法处工作的关汉光(同村人),请求他出面代为保释,但汉光对士秀抱有意见,不肯营救。关瑞勋在广州四处张罗,不得入门。六月中旬,关士秀在广州红花岗上英勇就义,年仅二十六岁。
关士秀是国民党左派人士,青年有为,是大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忠实执行孙中山先生制定的三大政策,全力支持开平群众的解放运动,矢志不移,忠昭日月。最后惨遭反动派的血腥毒手,献出了光辉的革命青春。
资料来源:开平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