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图书馆,开平数字文化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平支中心 - 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您当前的位置:开平图书馆 > 名人荟萃 > 近代1841至1948年
张瑞隆《开平名人荟萃》之83
发布日期:2020-12-24 16:50:54
来源:
打印
【字体:

张瑞隆(生于清末,死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字治嵩,开平水口寺前朝阳里人。侨居缅甸,抗日战争期间,曾出资招募爱国华侨青年160多人,组成缅甸华侨救国义勇军一个连,购置枪械装备,供应军饷,送回祖国抗日救亡。此外,他还捐款为家乡修桥筑路建学校凉亭等,爱国爱乡,受到各乡人民称颂为爱国华侨。
  瑞隆父母早丧,家境穷苦,只读过几年私塾。10多岁时,曾在本乡寺前圩当过小贩,卖熟狗肉为生。他生平个性豪爽,工作能干,有义气,性嗜酒,好赌博。那时,寺前圩地长期搭一个竹棚,专供赌博之用,他在赌棚门口卖熟狗肉,也染上赌癖。十八岁时他感到终日卖狗肉,赌博,终无了局,要学些技术,找个好职业谋生。因此,他随新屋村张章到顺德龙江一个蚕丝厂当学徒,学习织绸技术。三年满师艺成后,在丝厂工作多年,后因老板妾侍幼子在二楼搁板缝小便,淋他一身,愤而打了老板儿子两巴掌,被老板辞退。
  张瑞隆失业回家不久,适其姑母,姑丈由缅甸回国。因见瑞隆精灵,家境贫寒,生活困苦,便替他办理出国手续,将瑞隆带到缅甸仰光去。先介绍他进木器店当了三年学徒,艺成后,在店内工作多年,由于他聪明肯学,工艺精良,有胆识,很快学会了建筑工程技术,为求更大发展,便自开木店,与同夥组织了一个工程队,由他任工头,在仰光等地承接大小建筑工程。数年后,事业发展,扩大经营范围,改为建筑公司,自任经理,至四十岁那年,他结识了仰光缅甸总督府的一位工务局长(英国人),拨出一百间兵房给他承建。他认为这是发展事业的良机,他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务求做好。工务局长非常满意,认为他为人老实豪爽,技艺超群,奖了一块金牌给他。表彰其工程质量优良。因此,瑞隆建筑公司名声大起,蜚声各地。总督府办公大楼修建,给他承包,他更认真应付,决定亏本也要搞好,缅甸总督府办公大楼建成后,各方满意,名满全缅。接着仰光邮政大楼等重点工程,均由瑞隆公司承包,几年后,他已成为缅甸的大富翁了。
  瑞隆的大儿子张乐,与缅督的儿女同学,得到缅督儿女们之助,承包了全缅甸销售批发香烟、酒业、当铺业。数年后,瑞隆父子富甲一方,他财雄势大,便回香港、广州置业。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起,举国震动,国共合作,同御外敌,挽救危亡,这也激起华侨抗日救亡的爱国心。张瑞隆激于义愤,曾说:大好华夏,横遭欺凌,炎黄子孙,惨受奴役。水深火热,救国兴邦,匹夫有责。他专程从缅甸返广州,与当时省侨务处长张天爵(沙冈乡东溪里人),一同前去拜访当时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立捐港币一百万元,作为抗日经费,他回缅甸后,会见驻缅的许领事,商谈抗日大计。他提出愿意出钱出力,招募华侨回国抗日,获得赞许,他满腔热情,向全缅华侨发出号召,动员有志的热血青年涌跃参军,实行救国保家。其待遇及一切装备、军饷、旅费等,均由张瑞隆支付,获得广大华侨青年热烈响应,从中挑选了160人(全部是四邑人,其中以台山、开平为多),组成一个连,当时命名为缅甸华侨救国义勇军,他分别给每人一万元港币安家费,又带他们由缅甸乘船返香港,在港向英国购置一连人的武器装备,包括步枪、机枪、小钢炮、医药等,然后送回祖国,在广州交给张发奎接收,编入第四军张德能中将军长所部。他对这一连人以后的军饷总额,存于香港汇丰银行,指定专人按月提款汇到第四军去,接济军用,该连随后调到上海,经短期训练后,便参加了淞沪血战,抗击日寇,十分英勇,一部分人壮烈牺牲。上海失守后,撤到湖南,再经长沙三次会战,又损失一部分,直到日寇第四次大举进犯长沙时,经过77夜保卫长沙的浴血奋战。张德能全军只剩三分之一,而所余的缅甸华侨救国义勇军,更加所存不多,因长沙无援失守,张德能被蒋介石以“有失戎机”罪名杀害了。长沙失守后,剩下少数义勇军人员,被编到国民党其他部队去,义勇军全连解体,日寇投降后,国民党重开内战,在淮海战役中,所剩下的二名(张利、张景)义勇军战士随军起义,参加解放军。
  1941年,日寇南侵,香港、缅甸、南洋一带相继沦陷,张瑞隆举家逃难,其大媳(张乐之妻)早已逃回云南昆明,随后他们驱车回国,当车驶至缅北滇缅战路之惠通桥时,桥已被日机炸断,无法过桥,被阻缅甸北。不久,他的大儿张乐被日机炸死,自此,瑞隆日夜伤心,积恨成病,在日寇投降之前,病殆于缅北。

资料来源:开平市外事侨务局。

 

版权所有 开平市图书馆 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2019904号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祥龙北路 邮政编码:529300 联系电话:(0750)2331006 电子邮件:kplib@163.com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