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图书馆,开平数字文化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平支中心 - 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您当前的位置:开平图书馆 > 名人荟萃 > 近代1841至1948年
利国伟《开平名人荟萃》之170
发布日期:2020-12-24 16:50:54
来源: 本网
打印
【字体:

W020200806358333512907.jpg

利国伟(1918-2013)是香港著名财政金融专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世界经济著名人士。祖籍广东省开平市赤水镇沙洲管理区水井坑村,191885日生于澳门。其后在香港敦梅书塾及圣约瑟中学就读。他勤奋好学,思想敏锐,勇于进取。1937年,利国伟尚读中学时,适值日本侵华,他没有继续升学,到国华银行当了一名小职员,时年仅19岁。
   利国伟在国华银行工作期间,认识了恒生银号职员何添。战后恒生复业,1946年得何添介绍到恒生银号工作,这关键性的一步决定了他一生的事业和命运。
   恒生银号于193333日由何善衡等金融界人士创办,以10万港元起步,经过一番艰苦努力,业务不断扩展,于1959年注册资本已达3000万港元。同年1228日,恒生银号批准为恒生银行。
   利国伟加入恒生银号后,由于工作勤奋,且识英语,深得何善衡、梁銶琚及何添等人的器重。1960年晋升为恒生银行董事,1964年任副总经理,1967年升任总经理。1983411日,何善衡年老告退,辞去董事长之职,经董事会选举,利国伟出任董事长。他在恒生银行一贯彻底奉行“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与属下员工同甘共苦,专心致志。他知人善任,尊重专业人士,积极培养后进,提高服务质量。他经常向属下员工解释不论客户存款项多少,都要对客户一样恭敬服务,赢得大小客户满意信任,使恒生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说到恒生银行,在香港几乎是人所皆知的。这是因为它编制的恒生指数每时每刻都牵动着港岛乃至全球投资者的心,从它的升降沉浮中敏锐地感应着香港及国际社会政治上、经济上的风云变化,成为世人密切关注的数字。编制这个指数的恒生银行也因此而驰名世界。1988年至1991年,利国伟获选为香港联合交易所理事会主席。现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顾问,香港银行学会会长,并兼任香港多间上市公司董事(包括希慎兴业有限公司(副主席)、富丽华酒店企业有限公司、美丽华酒店企业有限公司、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及九龙巴士(1933)有限公司)
   在公职方面,利国伟曾任香港立法局议员10年,行政局议员前后共7年,香港银行业务谘询委员会委员工4年,教育委员会主席7年,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5年。是香港太平坤士,获英国爵士勋衔及CBE勋衔。
   1963年起利国伟先后任香港中文大学司库、1982年迄今任校董会主席,另又担任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校董会主席、恒生商学书院校董会主席兼校监,香港大学校董会成员和街奕信勋爵联合世界书院奖学金会成员。此外,1987年至1994年,利国伟曾任尤德爵士纪念基金信托委员会之首任主席,亦曾任港日经济合作委员会及港美经济合作委员会成员多年,曾任外汇基金谘询委员会成员两年半,现为总督商务委员会成员,另又担任香港心脏基金会主席。
   利国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金融家,而且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活动家。几十年来,他慈善为怀,为公益事业和慈善机构慷慨解囊,捐款赠物。他设有伟伦慈善基金会,分别取他名字中的“伟”字和结发妻子易海伦名字中的“伦”字作为基金会名称。捐办的事业涉及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公共设施,乃至赈灾、济贫、恤难等。自祖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他的捐赠从家乡开平市开始,逐步扩展到江门、广州及全国许多地区。
   利国伟自幼居于香港,过去对家乡比较陌生。80年代初期,家乡赤水镇通过其亲属利晚成(原开平侨联副主席)的关系与利国伟取得联系,经过不断的书信来往和拜访交谈之后,利国伟对家乡有了一些了解,从而激起他热心公益造福桑梓的乡情。多年来,利国伟及其夫人易海伦以伟伦基金单独或联同亲属捐资给家乡兴办公益事业,主要有以下项目:赤水镇侨联大厦、利群大厦,赤水镇敬老院,长赤中学伟伦实验楼,开平五中教学楼、伟伦实验楼及配套设备、伟伦宿舍楼,沙洲三乡自来水工程及后续工程,沙洲街道水泥路,赤水大道,赤水镇自来水厂及扩建工程,赤水镇中心小学教学楼,赤水镇医院医务楼及往院楼,三育小学伟伦实验楼,沙洲中学教学楼及礼堂,沙洲小学教学楼及伟伦图书馆,水井坑村水泥大道等。
   在开平市,利国伟捐赠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上,而对教育的积极投入始终是他对家乡建设最为关注的。请看以下一组建设项目:
   开平市开侨中学:捐资兴建伟伦科学馆及游泳池;与黄安捐建女生第一宿舍大楼;与胡耀坤捐建教职工宿舍大楼;捐资兴建男生宿舍大楼;捐资兴建伟伦教学大楼充实教学大楼电化教学设备之用。
   开平市第二中学兴建伟伦男宿舍大楼。
   开平市长沙师范学校兴建学生宿舍楼。
   开平市图书馆兴建伟伦图书馆,并为该馆购置一套《四库全书》和电脑设备。
   开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兴建住院楼;建救护中心,兴建护士大楼;兴建医技楼;兴建医院伟伦楼,并捐赠救护车一辆及医疗器材。
   开平市第二人民医院兴建医技楼。
   开平市侨联兴建侨联大厦。
   开平市兴建工商联大厦。
   开平市体委有关项目。
   以数字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利国伟、易海伦伉俪对开平市各项事业的捐赠款项甚大。他这种热心公益、造福桑梓的善举在开平市有口皆碑,广为传扬。
   19956月,利国伟伉俪以伟伦基金名义捐助江门市中心医院兴建住院大楼部分建筑费。
   开平市所在的江门五邑地区,是全国著名侨乡,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虽说社会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但没有自己的高等学府,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江门市委、市政府决定兴办一所地方大学。经过科学论证并上报省政府批准后,五邑大学于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宣告成立。学校在筹办过程中,资金拮据,当时的江门市领导黎子流便邀请了一批华侨和港澳俊彦共商大计,希望他们能大力支持五邑大学的建设,当利国伟了解到五邑大学建校中遇到的困难时,随即慷慨解囊,为五邑大学解决了建校首期工程所需的部分资金,使该校工程于19843月奠下第一块基石。
   1986年金秋时节,利国伟作为嘉宾来到江门。他在汪清副市长陪同下到五邑大学视察,受到叶家康校长等学校领导的热情接待。叶家康向利国伟详细汇报了学校建设情况,同时也倾吐了创业之艰辛。利国伟耳闻目睹,深受感动,临别前,学校领导请他赠言,他欣然命笔,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题辞曰:“万事起头难”,并附说明如下:“1986年秋810日,参观五邑大学,得汪副市长、叶校长等解释兴建过程,可卜该大学前途光明伟大。谨致数言,藉申敬意。”这寥寥数语,既是利国伟的肺腑之言,也是他对五邑大学的良好祝愿。
   1987年6月13,在五邑大学建校的历史上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日子。这天,该校举行隆重庆典,庆祝学校主体工程——教学主楼和鹤山楼(行政办公楼,鹤山籍旅港乡亲捐建)落成剪彩暨伟伦建筑馆等新项目奠基。利国伟、易海伦伉俪亲临盛典。这天,利国伟身着灰色西服,佩戴主礼胸花,神采奕奕地在主席台上就座。会后,他与易海伦一起主持“伟伦建筑馆”的奠基仪式。
   伟伦建筑馆是利国伟伉俪以伟伦基金会名义捐资在五邑大学兴建的第一幢楼宇,是一座半日字形、四层高、全封闭的庭院式建筑。利国伟亲笔手书的“伟抡建筑馆。五个大字悬于馆门外左侧。该馆现为建筑工程系及建筑设计研究所之用,于19901020日落成剪彩。同时落成的还有利国伟伉俪以伟伦基金会名义捐建的另一幢建筑物——伟伦图书馆。
   伟伦图书馆是一座设计独特,外形美观,设备先进,环境幽雅的现代化图书馆。利国伟伉俪除捐出部分建筑费用外,还捐资购置图书资料及配套设备。该馆实行开架借阅,运用计算机管理,除向本校师生提供借阅图书服务外,还向江门市读者开放。目前,馆藏图书已达30万册,并珍藏有一套《四库全书》及其《总目提要》。
   利国伟伉俪在五邑大学捐建楼宇已竣工的除上述2座之外还有一座“伟伦楼”(女生宿舍第1112)。这是一幢直立式长方形连体设计、白色玻璃马赛克外墙、楼高6层的建筑,它屹立在天沙河畔的学生宿舍群中,与周围宿舍浑然一体。
   19933月下旬,利国伟应邀返乡参加开平撤县建市庆典活动,专程到五邑大学观光。6年未见,校园里雄伟的建筑,优美的环境,如画的风光,一所崭新大学呈现出的勃勃生机令他感奋,他在自己捐建的3座建筑物前流连忘返。自五邑大学创办之日起,利国伟除了在经济上大力支持学校建设之外,对于建校的方针大计,诸如在学制和专业设置、学科发展、学术研究等方面,他都极为关心,不断提出宝贵意见,希望五邑大学越办越好。在他的关心、帮助和带动下,旅港五邑籍乡亲纷纷行动起来,成立了“五邑大学教育基金有限公司”,利国伟欣然出任公司董事会主席一职。
   1993年11月28,是五邑大学建校史上又一个大喜日子。这天,江门市隆重举行建市10周年庆祝活动,表彰一批对江门五邑地区的建设作出贡献的海内外乡亲,授予利国伟等108人“江门市荣誉市民”称号,有38项工程在这一天举行落成剪彩或奠基仪式。五邑大学有8项工程剪彩,9项工程奠基。利国伟因公务繁忙,未能亲临盛典,但他心系侨乡建设、心系五邑大学的发展,特地寄来热情洋溢的贺词《五邑大学前途光明伟大》,对建校8周年来全体师生付出的艰辛劳动和办学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表示他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五邑大学。
   1994年,利国伟决定以伟伦基金名义捐资给五邑大学兴建商住大厦一座。它坐落于五邑大学校园北区,面临车水马龙的迎宾大道,将以“伟伦中心”命名,楼高13层,集商贸与住宅于一体,是五邑大学校园中第四幢以“伟伦”命名的楼宇,建成后将是校园中最高的建筑物。19956月,利国伟同其他9位同邑乡亲每人出资100万元,计划在五邑大学兴建“十友楼”。
   据统计,利国伟至今是旅外乡亲中捐资五邑大学最多的一位。为感谢利国伟对五邑大学创建与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经广东省高等教育厅批准,五邑大学诚聘他为名誉教授。
   利国伟除了对家乡开平市和五邑大学的慷慨捐赠外,对内地其他地方的教育事业也十分关心。当地了解到广州市教育事业需要资助时,同样不遣余力地予以大力支持。
   为了表彰利国伟伉俪对地方建设作出的贡献,开平市、广州市先后于19933月、19937月作出决定,授予利国伟、易海伦伉俪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
   1994年初,利国伟以伟伦基金名义捐款给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作研究基金之用。此外,除于多年前透过香港浸会学院在北京清华大学兴建伟伦学术交流中心,在1995年初,他再次以伟伦基金名义拨款清华大学兴建经济管理学院大楼。
   在利国伟心目中,家乡决非祖居地那狭义的概念,在他看来,家与国密切相联,家乡的发展与祖国的振兴密不可分,而国家的振兴有赖于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教育输送的人才。

利国伟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先后荣获香港及海外多间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1972年香港中文大学,1985年英国侯尔大学,1989年英国伯明翰大学,1990年香港大学及香港城市理工学院,1992年香港理工学院及香港浸会学院,1993年英国伦敦市政厅大学,1995年北京清华大学。1991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圣侯斯学院荣誉院士,19955月被中国老教授协会委任为该会名誉会长。
   这些荣誉的获得无疑都得益于教育和书籍为他传播的知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种认识使他对与办教育、兴建图书馆,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情有独钟。
   利国伟身居香港,心怀祖国,为支持家乡和祖国的四化建设事业,不辞劳苦,经常往返于大陆与香港之间,曾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4年初,从北京传来喜讯,利国伟受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三批港事顾问。当他接过这非同寻常的聘书时,他深知,这既是国家授予他的一种荣誉,同时,又是对他寄予深切的期望,因此更感到责任的重大。振兴中华的理想与抱负在他心中猛烈地撞击着,他在酝酿一项重大的决定。
   19943月,利国伟发起与香港恒生银行其他三位董事何善衡、梁銶琚、何添毅然决定:每人各捐款1亿元港币,合计4亿元港币,在香港注册成立“何梁何利基金”(取四人的姓作为基金之名),用于奖励有杰出成就和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希望藉此不断提高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水平。
   1994年5月14,何梁何利基金会成立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于13日会见了利国伟等捐款人。他说,这是迄今为止海内外华人为中国科技界捐献的最大一笔款项,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它将有利于创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
   何梁何利基金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生理学、医学、技术科学等奖项和其他科技奖,每个奖项分别设立“成就奖“和“进步奖”两种,达到国际最高学术水平的中国科技人员,可获成就奖,但能获这一奖项的人数每年不得超过10人,且须经评选委员会三分之二成员的同意。
   1995年1月12,首届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务院总理李鹏等出席大会并为钱学森、黄汲清、王淦昌、王大珩等4位成就奖获得者和陈景润等20位进步奖获得者颁了奖。
   爱国名贤利国伟胸怀远大,兴学育才,造福桑梓,振兴科技,其高风盛德,广为传颂,深受邑人景仰。

    资料来源:

    利国伟简历(利国伟先生提供)

    《江门五邑旅外乡彦风采录》,林建超等撰著

    《梦萦故士<<>>(黎子流)

    《广东侨报》、《羊城晚报》、《江门侨报》、《江门日报》

    《开平明报》等报刊

     开平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开平市图书馆 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2019904号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祥龙北路 邮政编码:529300 联系电话:(0750)2331006 电子邮件:kplib@163.com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