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图书馆,开平数字文化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平支中心 - 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您当前的位置:开平图书馆 > 名人荟萃 > 近代1841至1948年
胡钜湛《开平名人荟萃》之222
发布日期:2020-12-24 16:50:54
来源:
打印
【字体:

W020200806357410290883.jpg

胡钜湛(1930年— )美术教育家。开平百合泗永和村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1953年、1956年先后毕业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和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毕业后30多年来一直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任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退休后兼任广东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为该系的创建人。现为全国中、小学美术学科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广东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9年水彩画《寒梅》入选第7届全国美展;水彩画《热带鱼》入选1989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并获佳作奖,1990年水彩画《神游》入选1990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并获金马奖;水彩画《夜静》获1990中国西湖美术节铜奖;1997年水彩画《珊瑚鱼》入选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获优秀奖,入选《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作品选集》。

                胡钜湛:从磨砺中走来
  胡钜湛,在广州美院的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胡老个子很高,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声如洪钟,他告诉我们,这是他平时坚持晨运的结果。退休之后,胡老放下了30多年的教学担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可以自主安排艺术创作,迎来了属于他的“黄金时代”。
  胡钜湛出身在开平一个华侨工人家庭,父亲和哥哥是美国公民。他6岁时父亲出国,没有想到竟成永别。1950年父亲在美国去世,他和太太、儿女2000年才有机会去美国拜祭父亲。时隔64载,他见到的父亲已经是墓中的一坯土。回到家中,他把“祭父”的过程创作成《少小离,古稀——我的父亲》的水彩画,作为永久的纪念。他只能以这种方式弥补自己心中最大的遗憾。
                  “胸有成鱼”
  胡钜湛喜欢画鱼,他创作的鱼精细入微,栩栩如生。当我们请他谈谈水彩画的创作心得时,他说,水彩画在色彩上与油画有相通之处,注重默写、构图能力的培养,令水彩画更能“表达清楚”。随后,他指着客厅里挂着的两幅题材为鱼的水彩画说:“我家只有一缸鱼,怎样才能把鱼的各种角度的体形、神态描绘出来呢?”胡老的创作得益于他早期的连环画创作学习,使他对正、侧面、透视等各角度的速写得到了锻炼,也使他的脑海里保存了许多鲜活素材,因而“胸有成鱼”。而在水彩画中融入中国传统画的理解和表现手法,是对过去只能对景写生的突破。
  “水彩画区别于油画的一点是水彩画显示了水的优越性”。因此,胡钜湛在水彩画创作中强调不中避开水,要充分掌握和发挥水的优越性。
                  艰难岁月
  胡钜湛谈起了他在故乡开平度过的17年生活。“我读中学时正是日本兵扫荡中国的疯狂年代,当时学校搬到山村里,放学回家就穿行在发臭的尸体间。我每个星期回家都要挑一个星期用的柴、米和咸菜走四公里回学校,放学时就在祠堂门口搭三块砖头烧饭吃,晚上读书的灯火靠烧松香竹照明。”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还能读书,因此他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而那段艰苦的岁月,也磨练了他如何面对现实生活的能力,以及勤劳、俭朴和刻苦的习惯,这为他以后从事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用他的话来说这是:“原来基础差的沉重由于从小有耐力、刻苦而成绩超前,这不能归于‘天才’之说。”
  后来,每年暑假,他常带着孩子们回开平大沙写生。他认为那里山水、风景很有个性,而家乡的碉楼也是他绘画中常见的题材。

                  献计献策
  对于我市提出文化名市建设,开平市提出建设文化先进市,胡钜湛认为,首先,侨乡开平百多年来的中西文化的融汇,创造了侨乡独树一帜的碉楼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在文化建设上可以着力打造特色侨乡文化,掀起全民文化建设的热潮。其次,要有意识去培养人才,多为他们提供一些有利机会,让开平艺术届的人才自然成长起来。

(摘自江门日报,作者冯瑶君)

 

版权所有 开平市图书馆 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2019904号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祥龙北路 邮政编码:529300 联系电话:(0750)2331006 电子邮件:kplib@163.com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