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杰(1927年—1952年)志愿军烈士。开平百合莲兴里人。
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战士、军械员、班长。1952年11月1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邵上甘岭战斗中光荣牺牲。1953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特决定追记三等功。
胡伟杰的家庭贫穷,14岁那年父亲病死了。家庭的变故,使他刚刚进入初中一年级便要停学,随着孤苦体弱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过着贩卖故衣过日子。
抗战胜利后,人们满以为可以过和平安定的生活了。可是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给人民带来了更深重的灾难。胡伟杰的家庭更加困难。为了救活母亲的妹妹,被国民党骗了去当兵。这个不过19岁的纯朴青年,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勤务员、二等兵、文牍员,整整受了四年的苦。
1949年12月,他给解放了,他一解放,便参加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南军区第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三团二营当战士。
1951年3月,抗美援朝的炮火打响后,他被编到志愿军三四五部队一大队三支队中队当班长。他随着部队跨过鸭绿江,踏上了朝鲜的土地的时候,一幅美帝国主义造成的旷古少有的悲惨景象呈现在他的眼前,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情感交织在他的心坎里。
1952年秋末冬初,胡伟杰随着部队进驻举世闻名的上甘岭阵地。那时朝鲜停战谈判一再遭到美帝国义者的破坏。它为了在谈判桌上取得有利地位,对上甘岭发动了一次自吹是"一年来最猛烈的攻势"。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和一百多辆坦克及大量飞机,而且还把不轻易使用的美军第八军炮兵总预备队也投入战斗。当时,胡伟杰和班里的战士,坚守敌人进攻最猛烈的上甘岭右侧的597点9高地上。
战役持续了半个多月,前沿阵地上,敌我反复争夺,愈来愈激烈,平均每天二万四千多发炮弹轰击山头,平均每天六十三架敌机投掷重磅炸弹,把山上的岩石轰击成一尺多厚的粉末。
11月1日,敌人纠集了六营兵力,在十多架飞机和七十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向上甘岭发动疯狂的进攻。曾经在上甘岭流尽了自己鲜血战斗英雄黄继光、孙占元的英雄事迹,鼓舞着、激励着胡伟杰的战斗决心。他知道,上甘岭是五圣山的屏障,而五圣山的背后就是亲爱的祖国,上甘岭的安全与祖国的安全息息相关,他发誓为了祖国的安全、与阵地共存亡。那时阵地上的工事,已被炮火推毁了,他急忙与战友转移在新挖备用的掩体里,敌人的排炮过后,穿着绿衣,戴着钢盔,拿着卡宾枪的敌人往上涌,待敌人临近时,伟杰领着班里战士板起机枪,掷出手榴弹,把敌人打得乱窜退下。过了一会儿,敌人的排炮又响起来。敌人第二次冲锋又开始了,这次进攻方式改变为三人一组,每组隔三、四公尺,不像上次一窝蜂的往上爬,当他们爬到山腰时,伟杰和战友沉着应战,手雷、手榴弹雨点般在敌人堆中爆炸,打得敌人鬼哭狼嚎,敌人丢下大量尸体退下了,敌人接连惨败,于是出动了十多架飞机,70多辆坦克,向我阵地抛炸弹、扫射,坦克炮火当当当的打得山上烟尘翻滚,震撼人心。敌人又发动了集团冲锋,漫山遍野向阵地压上来,伟杰和战友们扔出手榴弹和爆破筒,但是还挡不住敌人的来势,正当阵地陷入千钧一发的时刻,胡伟杰抓起了自动枪,装满子弹、跳出掩体,招呼班里的战友说:"敌人上来了,我们为祖国争光的时候到了!"他把自动枪对准爬得最近的一群敌人扫射,敌人一个个往下倒。正在这当儿,不幸一颗炮弹落在他的身旁爆炸了,他重伤倒地。这时我方炮兵地群炮轰鸣,炮在敌人群里开了花,敌人的集团冲锋又被粉碎。中国人民优秀儿子胡伟杰英勇牺牲了,但是,上甘岭597点9高地依然屹立。
资料来源:开平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