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埠文化站全称三埠街道办事处文体服务中心,位于三埠城区西南面武溪路新昌公园内,周围居民人口密集,文化活动气氛浓厚,是三埠传承历史文化的主要阵地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战场。
近年来,三埠文体服务中心在省、市和上级有关政策和部门的支持下,街道党工委、政府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地完善站内设施和文化网络。现站内配备专职工作人员5人,聘请兼职文艺辅导员13人。三埠文体服务中心拥有固定资产300多万元,我中心以三埠文化公园和三埠青少宫为两大主要活动阵地,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具体包括:1、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其中室内文化用房面积达3050平方米(分摊如下:文化站主楼960㎡、培训室241.6㎡、青少年培训中心685.6㎡、老干中心325.4㎡、艺术楼559.78㎡、绿叶剧场275㎡、艺园231㎡和办公用地80㎡);2、室外活动场地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多功能文化体育广场8800平方米(分摊如下:乒乓球场450㎡、文化健身广场1500㎡、篮球场1300㎡、舞台275㎡、新广场5095㎡和长廊180㎡),场内建有娱乐设施项目30多个;3、以省特级站标准,建有宣传橱窗3个,总计面积80平方米,文化走廊25米,用于作品展览和配合街道办做好各项宣传工作;4、配备了5个免费开放的功能室和建设了18个高效能的免费开放项目,所有功能室和服务项目全年免费向市民开放,每天开放时长达8小时。我中心以三埠文化公园和青少宫为平台,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服务项目,每天吸引人流量一千多人,不断地满足辖区内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自建站以来,三埠文体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阵地宣传、科技培训等各类文化活动以及认真落实好文艺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检查和文化市场巡查监管等工作,具体包括:1、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和节假日活动;2、与三埠中心学校联合每年举办各类运动会、球赛以及各项比赛等系列庆祝活动;3、以三埠青少宫为阵地,配合各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特色素质教育”;4、积极组办各种艺术社团,定期派业务人员到各个艺术社团进行辅导工作。目前,站内共组办文艺社团13个和民间曲艺社团23个。所有社团均与学校、居委会文化中心挂钩,定时、定点下去进行辅导排练、演出,为侨乡的经济发展和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5、积极开展文艺创作工作。自2008年以来,在报刊发表、参评获奖和参与表演的作品达85件,其中获县市级以上奖励的有35件;6、坚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设有专人搜集整理民间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共搜集、整理、创作的文物作品300多篇,我中心精选出其中较为优秀的50多篇,印刷出版了《余铮戏曲、民歌选》共3集。其中,我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狮鼓》成功申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落实开展文物保护检查工作,制订文物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记录档案;8、落实文化市场巡查监管工作,认真、及时举报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
多年来,三埠文体服务中心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和三埠街道党工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文化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因工作表现出色,三埠文化站于1986年被评为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并收录广东省政府主编的《群英谱》。1992年还荣获文化部、财政部颁发的“金马奖”。2011年获广东省宣传文化基层工作先进单位和广东省百佳文化站称号。 在2000年、2003年、2007年、2011年和2015年,我中心顺利通过全省文化站评估复查,得到评估小组的一致好评,保持了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光荣称号。
三埠文体服务中心办公楼
图书室
活动室
电子阅览室
文化活动中心场室
仁亲塘边村服务点
燕山大新村服务点
三围迎美村服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