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民歌
水井民歌主要流传于开平市水井镇一带的客家村镇。
数百年前,随着居住在中原的先民南迁岭南开发珠江三角洲,落户在开平水井地区的客家人,带来了中原地段的民歌,经历代的改进,演变成了今日的水井民歌,通过口头传唱,世代相传,延续至今。
水井民歌属客家山歌系列,以客家话传唱,文字句式一般是七字句,如有特殊情况如人名;地名,则可加衬字至八、九字一句。
水井民歌的内容多以情歌为主,也有歌颂劳动以及调笑娱乐的内容。
水井民歌的传唱形式一般是男女对唱,在娶亲的时候,或是在山野田间劳作时男女互相唱和。
水井民歌以叙事为主,唱词文采绚丽,内容丰富,富有地方色彩,似诗非诗,创作技巧上采用了押韵、比喻、讽刺、夸张、谐音、双关等修辞技巧,有丰富的文学艺术及文化内涵。
水井民歌以清唱为主,现在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水井民歌有:月令山歌、采茶山歌、灯谜山歌等。
水井民歌于2008年1月被列入开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