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壁画
开平市城乡的建筑物上有不少的墙上绘有一些图画,以作墙壁装饰,称为开平壁画。开平壁画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四百年前。当年从中原地带迁居到开平的先民,经过几代人艰苦的开发,将开平这块当时称为南蛮地带的荒芜之地,建设成一个鱼米之乡,随着青砖房屋的出现,先民们便从中原地区带来的文化知识,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可以说,开平壁画是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开平是侨乡,随着海外乡亲回乡建造碉楼房屋,同时亦带回了以西洋风光或者是西方新事物为题材的图画,如当时首先出现在西方的轮船、火车的图画,先后出现在开平壁画上,从而使开平壁画加入了中西合璧的元素。
制作开平壁画,首先要用水泥、纸灰、沙土、三沟灰,在墙壁上用灰土打底,打底的尺寸以画面大小而定。抹平用作绘画的墙壁后,画工用画笔将绘画的颜料直接画在墙壁上,绘画的内容则根据房屋主人的要求而定。
开平壁画于2008年1月被列入开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