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0万亩次。发生特点:病虫种类多,发生分布不均衡,虫害重于病害,迁飞性害虫发生突出。 一、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 (一)水稻 早稻种植时间跨度较大,预计病虫害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2万亩次。主要发生病虫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纹枯病、稻瘟病。发生特点:虫害重于病害,前期为害较轻,中后期为害突出。迁飞性害虫出现1-2次迁入高峰,纹枯病等流行性病害发生普遍。 稻飞虱: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7万亩次; 稻纵卷叶螟: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9万亩次; 钻蛀性螟虫:属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万亩次; 纹枯病: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4万亩次; 稻瘟病:属轻发生,叶瘟发生面积0.2万亩次,穗颈瘟0.1万亩次。 (二)蔬菜 蔬菜春种面积大,连片基地多,瓜、豆类种植面积上升,品种繁杂,播植期不一。预计病虫害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5万亩次,中后期为害严重。 小菜娥: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万亩次; 菜青虫: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万亩次; 斜纹夜蛾: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万亩次; 甜菜夜蛾: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万亩次; 黄曲条跳甲: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万亩次; 斑潜蝇:属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万亩次; 瓜蓟马:属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万亩次; 白粉病: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次; 霜霉病: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次。 此外,烟粉虱、枯萎病、软腐病等将有不同程度发生。 (三)玉米 玉米连片种植、长期连作、桥梁田多,造成病虫源较多。预计玉米草地贪夜蛾、螟虫、蚜虫、大小斑病、纹枯病等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6万亩次。 (四)花生 花生种植面积较大,管理粗放。预计斜纹夜蛾、蚜虫、锈病、叶斑病等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次。 (五)大豆 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预计锈病、大豆蚜、蝼蛄等属偏轻发生,发生面积0.4万亩次。 二、防治意见 (一)持续加强重大病虫害调查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为病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认真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做好水稻和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发生防治周报上报工作。 (二)立足抓早治小、关口前移,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把好病虫防治关,及时做好防控分类指导工作,指导群众开展适时防治与科学防治。水稻“两迁”害虫实施联防联控、分区治理、统防统治,防治指标从严,减轻危害。 稻飞虱:重点“压前控后”、严防穗期突发成灾。 稻纵卷叶螟:坚持“前宽后严达标防治”、重点保护“上三叶”(功能叶)。 钻蛀性螟虫:诱杀成虫,压低发生基数、降低田间落卵量,抓住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期科学用药,减少蛀茎为害。 稻瘟病:在历史发病区和感病品种上突出抓好破口抽穗期预防,严防穗瘟流行危害。 水稻纹枯病:突出抓好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期达标防治,破口抽穗期结合保穗施药,遏制病害水平扩展增加病株、垂直扩展加重危害。 水稻细菌性病害:抓好发病中心防治和台风暴雨后的预防。 稻粉虱:强化肥水管理,抓准成虫和若虫始盛期用药防治。 (三)加强蔬菜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残株,合理排灌,科学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抗逆性,注意轮作换茬、套作。 指导菜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进行防治,并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收农产品。不随意加大施药剂量和改变施药方法,农药包装使用后应及时回收,集中在远离水源处深埋或焚烧,不得随意乱丢。草地贪夜蛾: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科学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推进农药科学施用增效,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活动,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和高效药 械,指导农户开展达标防治、对症选药、适时适量用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用药规定,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确保农产品安全。 (四)玉米病虫防治,重点抓住草地贪夜蛾防控。 做好草地贪夜蛾调查监测,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玉米、水稻、甘蔗等作物种植区域开展田间调查监测,加强苗期和心叶期大田普查,掌握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预警,指导农户科学防控,确保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开展科学防控,以保幼苗、保心叶、保果穗为重点,加强卵虫兼治,抓住低龄幼虫期施药防治。 合理用药,在草地贪夜蛾发生初期和低密度发生区,优先使用性诱剂、生物农药等措施进行防控;在草地贪夜蛾发生高峰期和高密度发生区,轮换使用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搭配助剂,确保防治效果。 注意事项:请各镇(街)于3月-5月落实红火蚁春季统一防控。